— 新闻动态 —
精诚一意,格致创新
旋坯成型
旋坯成型是利用旋转模具与刮削工具的相对运动,对可塑状态的电瓷坯体进行塑形的工艺,主打中薄壁、回转对称类产品,适合批量生产且成本可控。
一、工艺原理与核心流程
旋坯成型的核心是“可塑坯体+旋转模具+刮削塑形”,依赖坯体的可塑性和模具的导向作用,流程简洁且易规模化:
1. 坯体准备:将原料制成可塑泥料,揉搓排气后制成泥饼或泥柱(含水率18%-22%)。
2. 装模定位:把泥料放入旋转的石膏模或树脂模内,用压头初步压实,确保泥料与模壁贴合,模具转速控制在300-600r/min。
3. 旋削成型:手工或机械驱动刮坯刀,沿模具内壁或预设轨迹移动,刮除多余泥料,形成产品的内外轮廓(如筒形、伞形)。
4. 取坯修整:成型后待坯体略有强度(含水率降至15%-17%),脱模取出,修整口沿、去除毛刺,再进入干燥工序。
二、工艺分类与核心特点
根据操作方式和自动化程度,旋坯成型主要分为3类,适配不同生产需求:
类型 | 手工旋坯 | 半自动旋坯 | 数控旋坯 |
|---|---|---|---|
操作方式 | 人工手持刮刀,凭经验控制形状 | 机械驱动刮刀,人工辅助定位 | 数控系统编程,自动完成刮削 |
精度水平 | 尺寸误差 ±0.5mm,表面粗糙度 Ra≤3.2μm | 误差 ±0.3mm,Ra≤2.5μm | 误差 ±0.15mm,Ra≤1.6μm |
生产效率 | 低(单件耗时 3-5 分钟) | 中(单件 1-2 分钟) | 高(单件 30-60 秒) |
适用场景 | 小型作坊、定制化产品、样品试制 | 中小型企业、批量常规产品 | 大中型企业、高精度批量生产 |
核心优势 | 灵活调整、无需复杂设备 | 效率与成本平衡、易维护 | 精度稳定、一致性强、省人工 |
三、关键设备与工具选型
旋坯成型的设备和工具直接影响产品质量,核心配置聚焦“模具+旋坯机+刮刀”:
1. 模具
主流为石膏模(透气性好,利于坯体脱水定型),使用寿命约50-100次; 批量生产可选树脂模(耐磨,寿命达500-1000次),适合数控旋坯。
模具核心设计参数
材质选择:石膏模采用 α- 半水石膏,抗压强度≥15MPa,吸水率≥30%;树脂模选用环氧树脂 + 玻璃纤维,硬度≥邵氏 D85。
脱模斜度:内壁脱模斜度 1°-3°,确保顺利脱模,避免坯体边缘崩损。
壁厚设计:模具壁厚为产品壁厚的 3-5 倍,石膏模壁厚≥20mm,树脂模≥15mm,保证旋转稳定性。
排气孔:在模具底部和侧面设置 φ1-2mm 排气孔,间距 50-80mm,排出泥料与模壁间的空气。
模具维护要点
石膏模使用后,用清水冲洗干净,自然晾干(避免暴晒),表面涂抹石膏模保护剂(硅烷类),延长使用寿命。
树脂模每次使用后,用酒精擦拭内壁,去除残留泥料,避免划伤模面;出现磨损时,用环氧树脂腻子修补,打磨至 Ra≤0.8μm。
模具存放需垂直放置,避免挤压变形,存放环境湿度 50%-60%,温度 15-30℃。
2. 旋坯机
普通旋坯机:手动调速,适合手工或半自动操作,价格低廉;
数控旋坯机:配备伺服电机和滚珠丝杠,定位精度达0.01mm,支持复杂曲面编程(如多伞裙绝缘子)。
数控旋坯设备详细参数(以 XCP-800 型数控旋坯机为例),核心参数如下:
主轴转速:100-800r/min(无级调速,精度 ±5r/min)。
刀架行程:X 轴 ±400mm,Z 轴 800mm,定位精度 ±0.01mm,重复定位精度 ±0.005mm。
驱动系统:伺服电机功率 X 轴 1.5kW,Z 轴 2.2kW,滚珠丝杠导程 10mm。
控制系统:支持 G 代码编程,可存储 1000 + 套工艺参数,配备触摸屏操作界面。
适用产品:最大直径 800mm,最大高度 1200mm,壁厚 3-15mm 的电瓷坯体。
3. 刮坯刀
材料选用硬质合金或高速钢,刀刃形状根据产品轮廓设计(如弧形刀用于筒壁,直角刀用于端面);
数控旋坯常用成型刀头,一次完成多部位刮削,提升效率。
四、材料要求与工艺参数优化
1. 泥料要求
可塑性指数需≥12(确保刮削时不崩裂、不粘刀);
颗粒度均匀(200目筛余≤3%),避免粗颗粒导致表面缺陷。
2. 关键参数
模具转速:薄壁产品(壁厚≤5mm)取400-600r/min,厚壁产品(5-10mm)取300-400r/min;
刮削速度:手工旋坯1-2mm/s,数控旋坯2-3mm/s,过快易导致坯体变形;
水分控制:泥料初始含水率18%-22%,脱模时降至15%-17%,避免开裂或塌陷。
3. 装模与压实细节
泥料重量误差≤±2%,避免后续刮削量过大或不足。
手动装模需分层压实,每层压实压力 0.3-0.5MPa,防止内部空鼓;机械装模采用液压压头,压力均匀性误差≤±5%。
模具内壁需涂抹薄层高岭土脱模剂(浓度 5%-8%),避免粘模。
4. 旋削与脱模控制
数控旋坯采用 “粗刮 - 精刮” 两步法:粗刮去除 70%-80% 多余泥料,进给速度 2-3mm/s;精刮进给速度 0.8-1.2mm/s,保证表面精度。
脱模时机:用硬度计测量坯体表面硬度,过早易变形,过晚易开裂。
5. 检测工具与频次
在线检测:每生产 10 件用数显游标卡尺(精度 0.01mm)检测关键尺寸,用圆度仪(精度 0.001mm)检测圆度。
离线检测:每批次抽取 5% 产品,用三坐标测量仪(精度 0.003mm)进行全尺寸检测,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内部缺陷。
标准依据:GB/T 772-2022 中 6.2 条规定,电瓷坯体表面缺陷深度≤0.3mm,长度≤5mm,每 100cm² 缺陷数量≤3 个。
五、质量控制与缺陷防治
1. 核心精度指标:
尺寸误差≤±0.3mm(常规产品)、≤±0.15mm(高精度产品);
圆度误差≤0.2mm,壁厚均匀性误差≤±0.3mm;
表面无明显刀痕、裂纹、气泡,符合GB/T 772-2022外观要求。
2. 常见缺陷与解决办法:
壁厚不均:调整模具同轴度,优化刮刀运动轨迹;
表面波纹:降低刮削速度,更换锋利刀头,调整模具转速;
坯体开裂:控制泥料含水率,避免刮削时压力过大,脱模后缓慢干燥。
六、应用场景与发展趋势
1. 典型应用产品:
中薄壁电瓷件:如小型悬式绝缘子;
回转对称产品:如环形电瓷基座。
2. 技术发展趋势:
智能化:数控旋坯机搭配机器视觉检测,实现成型-质检一体化;
绿色化:推广可重复利用的树脂模、环保脱模剂,减少石膏模废弃物;
复合化:与注浆成型结合,先注浆成型粗坯,再旋坯精整,兼顾效率与精度。
旋坯成型
上一页
下一页